y y | ❤

  • Home
  • About Me
  • On The Road
    • yyintw
    • yyinjpn
    • yyinnz
    • yyinaus
    • yyontheisland
  • Travel
    • Malaysia
    • Singapore
    • New Zealand
      • North Island
    • Indonesia
      • Surabaya
      • Yogyakarta
      • Bali
    • Taiwan
      • Tainan
      • Kaoh Siung
      • Taichung
      • Chiayi
    • China
      • Shanghai
    • Japan
      • Hokkaido
      • Tokyo
    • Australia
      • Western Australia
    • India
      • Jodhpur
      • Udaipur
      • Agra
      • Jaisalmer
      • Jaipur
      • Varanasi
    • Thailand
      • Songkhla
      • Krabi
      • Bangkok
    • Vietnam
      • Ho Chih Min



| F e a r l e s s | 無 所 畏 懼 |

也許看不出來,以前我是個極度害怕judgement的人,
害怕別人的眼光,在意別人如何看待我,所以我很少敞開內心地去表達和溝通,
後來開始意識到自己這樣是不對的,在第一段感情中就因為沒有好好溝通而埋下了很多分手導火線。
近這幾年來開始願意敞開心扉與身邊親近的人分享事情和自己的看法,
也學習努力做出改變,希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眼中優秀的人而活著。


|面對害怕,才不害怕

當面對著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你會怎麼做?
工作上碰到了很棘手的事情,不是簡單與第三方溝通就能解決的問題。
一向很討厭慢跑的我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地跑了三十多分鐘,再不甘心地爬了10層樓梯,
當我回到房子裡坐在瑜伽墊上卻發現,問題還是沒解決,那是個多絕望的瞬間。
但人生總是有很多這樣的瞬間,你以為過不去的坎,時間一溜走後你偶然回頭看看才發現,還不是都走過去了。
人說的船到橋頭自然直,也不是沒有道理。
* 後期事情解決了,真的感恩這一路上遇到的人所給予的幫助,知道事情有解決方案的時候差點感動掉淚 ;)



|成長就是悄然無息地進行

歲月真是個好東西
他從來不給機會你掙扎就拉拔你長大,也從來不讓你選擇就把你磨練成符合社會標準的人
畢竟活在這社會上呀,無論你多不想,你總是無形地被這現實的社會洗禮著
在你不為意的時候你便悄悄成了你曾經也許一點也不想成為的普通人。



|天空沒有極限

You're what you believe.
你相信什麼,你就能成為什麼,這是我一直堅信的事情
你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怎麼樣的事情,你便會往哪個方向去努力。

最近生活慢慢回歸平靜,工作開始上軌道了。
生活上也試著讓自己不再執著於一些人際關係,試著更專注於自身的快樂和成長。
這很難的,因為了解自己的過程是非常赤裸和真實的,必須去面對自身的不完美,
接受別人的批評,更重要的是正視自己的內心,調整三觀,
才知道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才可以破繭為蝶,才能獲得快樂。

努力不會辜負自己,相信你的人會相信你。
在前方沒有指引的時候,希望你也能好好閉上眼睛傾聽內心,
別人說的聽聽就好了,到最後做決定的還是自己。



在這即將結束的2022,希望你能成為一個發光的人,
把所有不愉悅的事情消化完之後,與其好好道別,因為我們將會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消失很久的能量快要回來了!加油!





“ Is this what I'm looking for? "
心裡的這句話一直徘徊。


我想成年人的愛情是殘酷的,我們太清楚自己追求的是什麼,不想要的是什麼
理智戀愛讓我們忽略了愛情本身更應該看重的是 ‘情感’ 這件事。

第一次吵架後我說,我們結束吧,不合適。
他說,世界上是沒有兩個適合的人,只有不斷磨合成為對方理想伴侶的人。
這不是太理智了嗎?我們明明不合適啊。
從一開始就知道我們太不相同,無論三觀、家庭成長背景、職業去向、未來規劃、甚至飲食生活習慣,
都可說是毫無共同之處。

也許能相遇是緣份,遇見一個與我截然不同的人,更是個有趣的緣份。
因為那句感情是需要兩個人一起努力才會美好,於是我留步了。
我們從兩個充滿稜角的人,一個高傲的獅子和一個固執的金牛,漸漸地在相處中逐漸磨去一個個傷人的稜角
從面紅耳赤的爭吵到後來調整好彼此溝通的方式,演變成平心靜氣地討論,這是成長,是磨合。

這段日子無疑是難熬的,但也是快樂的。
犧牲了很多很多珍貴的東西;朋友、家人的相處時間,自己的空間,時間甚至金錢。
值得嗎?
他讓我反思很多我一直以來不敢面對的現實問題,甚至是身邊朋友不敢對我評論的事情,他都恨恨地給我一個當頭棒喝。
他總是嘗試把我從無限想像和追求拉回來現實生活;也總是在提醒我,人生只有一次,要好好做人。
這很殘酷,但也是事實。

|要感激願意接受你不完美的人,也要感激願意幫助你變好的人。

生活不都這樣嗎,總是要失去一些東西你才會發現原來的美好;
總是需要旁人的分析,才會知道身在其中的我們所看不見的事情。

調整步伐很累,但要與步調不一致的人生活更累。
所以吧,先努力了之後,若事情還是無法達成預期的那樣,
就算到時候再決定離開,那也不是放棄,只是接受了成果,並且卸下負重輕鬆奔向更好的未來。

因為每一件發生的事情,每一位遇到的人,都總有他們出現的理由。


<3








 

/ Hi,


消失了好一陣子,其實接下來也會繼續消失,只是有些情緒希望可以得到抒發,所以我來了。

這段日子很忙,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上都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自創業後一直沒有明確方向,總是處於見一步走一步的狀態,目前認為有部分事情必須得敲定下來,該結束的必須結束了,該前進的就勇往直前吧。

生活上,還在適應著身邊人的步調,調整著彼此舒服和適合的狀態;
退去了在社交媒體上的交集後,多了一些自我審視的時間;
也許真是因果輪迴吧,以往總是不斷接受別人的好,也許是時候讓我學習如何給予和付出。

不必疑惑 擔心與猜疑,也不用急著找我問原因。
接下來可能會是我修行的一段日子,思考人生的路要怎麼走,人生伴侶要怎麼相濡以沫;

願大家都能各自安好。


 


| 人家說,不好的事情發生了7次之後便會有好事發生。

好久沒更新了,除了懶之外,更是因為最近生活上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事情排山倒海地來,殺我個措手不及,凌亂不堪。
希望這一切 立馬過去!


先說說三個星期前某天下午,
在我準備和寶麗出門的時候,家裏的地磚突然連續發出奇怪的聲音,
起初我不以為意,覺得可能只是樓下裝修的聲音。
後來聲音越來越響,而且也逐漸看到地磚往上翹,才發現這下不妙了。
當下我急壞了,腦裡閃過百個畫面,不知道地磚會不會就突然炸開四射,或是有怪物衝上來,
好啦開個玩笑,我是真的在想地磚會不會炸開,因為害怕所以立馬戴好口罩跑到門外,
碰巧清潔阿姨在打掃,於是便向她們求助。
清潔阿姨超淡定,神色自若地說 :喔你先下去管理處告訴他們吧,沒事的!

然後事情並沒有發展到像我所說的那樣炸開來(幸好)
地磚會翹起來的主要原因當然是施工質量不夠好,地磚底下的mortar比例不對,地磚之間的縫隙太小等問題所引起。
房子是不敢住下去了,因為害怕地磚會裂開弄傷自己,於是連夜收拾了行李離開。
慶幸還有姐姐可以投靠。

那幾天就忙著從我家和姐姐家來回跑,和管理處及建築商討論地磚顏色以及賠償,心靈稍微脆弱一些都被他們給壓榨了下來。
這起事件的發生總算讓我認清社會險惡。
當我一個人面對管理處和發展商代表時,得到的並不是他們對於住戶基本的尊重,
相反,因為我看起來矮小無知好欺負,就讓他們覺得可以隨意忽悠我,只能說 很失望。
現在事情過去一大半了,現在只想房子趕快修好,以便不必再面對不必要的人類。


地磚事件後的一個星期,我決定回家鄉呆一陣子,畢竟房子還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維修。
在我回家當天(11/3)爸爸也碰巧從檳城工地回到和豐,當我們準備享受天倫樂之時,渾然不知病毒就在身旁。

|是的,我們確診了,爸媽 我和寶寶都確診了。

爸爸從工地回來時身體開始不舒服,自測結果陰性讓他以為只是因為過於疲勞。
隔天早上(12/3)我們都還好好的,爸爸還在新家做裝修,我 媽媽和寶寶也在新家幫忙了一整天。



13/3 星期日
我起床時覺得喉嚨異常乾澀,總是想要咳嗽,我以為那是因為前一天曬了半天太陽所致;
爸爸開始發燒,自測一開始是一條線,約半小時後自測出現了兩條線。
我和媽媽也馬上進行了自測,媽媽的明顯出現兩條線,而我的還是一條線。
吩咐媽媽帶上口罩然後把全家都徹底消毒一遍,命令寶寶待在房間裡不許出門後,
我便帶著爸爸到診所檢驗(據最新衛生部建議,如果自測陽性不需要再去pcr,可以自行在mysejahtera上報)

回家後便是噩夢的開始。
由於爸媽都已經陽了,我們必須與他們隔離,原本打算安排他們就在房間裡隔離,
但他們實在沒辦法關著,於是便決定把房子分為前和後來隔離。
爸媽使用房子前半段,中間隔了一條長廊,我、哥哥和寶寶使用房子後半段。

當時我已經察覺自己很大可能確診,但必須照顧所有人的飲食和家務,沒辦法之下我只能24小時戴著口罩,盡可能不和寶寶有接觸。
現在回想起來,那前兩天簡直就是筋疲力盡,身心疲憊,戴著口罩連覺也沒能睡好;
當時已被病毒侵入的身體,心裡還十分擔心爸媽的狀況,必須擔起三餐的同時也要準備一大堆水果和維他命,還必須確保自己有做好防疫,更讓人頭大的是當時5歲的寶寶完全不在狀況,一直哭鬧著要去和外公外婆玩。

14/3 星期一
好不容易一天終於過去了,晚上睡覺時全身肌肉疼痛,我以為那是勞累一天的成果。
殊不知隔天睡醒我的自測呈陽性了,而寶寶和哥哥的依然陰性。
但寶寶已經出現了發燒和頭暈的症狀,於是我和媽媽便帶著寶寶到診所檢驗,而哥哥則自行去診所檢驗避免被我們感染。

老實說,當確定了自己也確診之後 心反而放了一點下來,
因為我知道接下來大家可以一起對抗病毒,而不是繼續在害怕不知道哪個防疫步驟沒做好而被感染了。
在我們5個人當中,只有哥哥是沒有被感染的,謝天謝地。
這下反而反了過來,哥哥自己躲在房間裡隔離,而我們則不需要再分開房子前後端隔離了。
當我告訴寶寶可以到客廳找外公外婆玩時,開心得不得了,爸爸卻內疚地抱著寶寶說抱歉。

這天爸爸的發燒稍微退去,但喉嚨情況依然糟糕;
媽媽暫時屬於無症狀患者,而我的喉嚨乾澀沒有好轉,寶寶則有輕微發燒和疲憊的狀態。
不知道該說慶幸還是什麼,我和寶寶也確診了之後,爸媽開始可以在家裡自由活動,
意味著媽媽可以進入廚房煮飯了,而我便可以專心照顧寶寶和爸爸(你懂的,煮一家大小的三餐還要同時照顧寶寶真的挺不容易的T^T)
由於報告還未出爐,還沒證實寶寶確診,於是這天睡覺我依然必須戴著口罩。


15/3 星期二
一睡醒診所便傳了報告過來,我 媽媽和寶寶都確診了,ct都低於18 。
心情沒有多大起伏,只感覺今天的身體狀況比前幾天差了,中午開始輕微發燒,明顯感覺力不從心,狀態不好;
晚上甚至因為隔天要早起搶簽證、後天有份工作要交加上身體十分不適而壓力大到崩潰大哭。
(後來因為感覺壓力真的很大,胸口出現悶痛的狀況,馬上聯絡老闆把工作推遲,狀態實在太糟了)

爸爸開始進入康復期,精神恢復了,只剩下斷續的咳嗽及喉嚨痛;
媽媽開始有喉嚨乾澀的狀態,而我開始有喉嚨痛;寶寶燒幾乎全退,開始有輕微喉嚨痛和乾澀的狀況。

哥哥的報告呈陰性,安排他搬離家裡到怡保去暫住,也麻煩哥哥到外面給我們買食材和藥物。
這天相比前幾天相對輕鬆了一點,也許開始適應,也許看到爸爸和寶寶情況好轉,也許因為媽媽可以煮飯,也許事情已經快過一半。



|如果你很想做某件事,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


16/3 星期三
確診的前幾天是幾乎沒睡的,除了因為半夜必須幫寶寶量體溫,再來也不知道因為壓力還是病毒作祟,到了晚上雖然很累但卻輾轉難眠,總是到了破曉時分才開始睡得著。
這天早上4點多便起床坐在電腦前面準備開搶紐西蘭打工度假簽證,從2018年開始算起,扣掉去年疫情沒開放,這是我第四年申請。
其實之前申請的那幾年我都也是超想去超想申請到,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沒有全宇宙來幫我,
但今年也許上天覺得我已經準備好了,也或許是今年想去的念頭更強烈,所以全宇宙來了,讓我成功在凌晨5.32分付款。
這無疑是過去幾天來第一件讓我笑出來的事情,那種半夜裡看見星星月亮都彷彿在笑、看到熟睡的寶寶想抱起來狂親的感覺,超感動,感謝全宇宙。

這天爸爸和寶寶的精神都好多了,我發燒退了,但喉嚨痛加劇,到了像是發炎的狀態,就連咖啡也沒辦法喝完,媽媽則開始發病。
媽媽本身就是哮喘患者,所以一開始最擔心的是她;這天媽媽因為喉嚨乾澀加劇導致咳嗽,而咳嗽則讓她呼吸不順暢,出現氣喘的現象。
服用了咳嗽藥水,媽媽的不舒服症狀到了晚上開始退去,聲音和精神也都逐漸恢復,真的非常感恩。


隔離的第三天,總算開始適應與大家一起隔離的生活,開始找到其中的平衡,找到可以休息的空隙;
偷偷說一下,從12號開始到現在,我都沒有好好照過鏡子看看自己,才發現有時間好好照鏡子保養也是一件感動的事情。


17/3 星期四
這天早上約7點我突然驚醒了,原因是我居然昏睡了一晚上完全沒醒來過,居然一覺到天亮。
醒來第一時間擔心寶寶因為整個晚上沒幫他量體溫,還好寶寶也睡得很熟,似乎整晚都沒有換過睡姿。
寶寶已經痊癒了,爸爸的喉嚨痛也好了但依然有少許的咳嗽;
媽媽精神狀態恢復了,可以正常活動 也沒有氣喘了,剩一點喉嚨乾澀;
而我的喉嚨痛稍微好轉,就是發炎的地方仍然很痛,難以下嚥,但精神已經恢復並且可以開始工作了。
為時7天的隔離期已經進入倒數階段,好日子離我們不遠了。


18/3 - 21/3 星期五 - 星期一
距離事發當日滿一個星期,但卻像過了一個月之久。
來到隔離的第五天之後,大家的狀態都好多了,我的症狀可說是完全退去;
爸爸還有一丟丟的小咳嗽,媽媽已經有閒情做蛋糕了,寶寶也已經痊癒,我也必須擔任起幼兒園老師督促他的功課和學習了。
來到今天禮拜一,媽媽的自測依然是陽性,而我 爸爸和寶寶的自測都已經轉陰了。




|每一段旅程都有它的意義。

後記:
這段時間真的特別難過難熬,即使後期恢復了正常食慾,體重也還是下了兩公斤。
偶爾還是會想 怎麼就這麼多不好的事情發生呢?
我不排斥悲觀,也不會強迫自己去正能量,始終堅信,事情的發生總有它的原因。

雖然發生很多事情,依然感恩這段期間的小確幸,感恩身邊的人給予的關心和幫助,
善泓寄來的藥物、哥哥大姐姐夫的投餵、小褐精神上的支持、weipin醫療上的建議和幫助、E的陪伴,
感恩目前的工作彈性自由,老闆也給予很大的體諒及關心,以讓我能夠好好地休息;
最重要的當然是爸爸媽媽的並肩作戰,以及寶寶的聽話乖巧,才讓整個隔離期間多了很多歡樂。
雖然還是經常必須對寶寶生氣,但撇開日常的小頑皮不說,他實在太懂事了,5歲就得經歷與病毒打仗的日子真的不容易。

這次的隔離和一年前的自我隔離差得很遠,當時我能得到充分的休息,10天的me time真的很爽;
而這次隔離,更多的是賺到和家人相處的時間,見證以及陪伴寶寶的成長;
雖然很累,但我想  一切都是值得的。

隔離帶寶日常

|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

這一篇好好地記錄了第二次的確診隔離生活。
下個月起 馬來西亞便會重開國門,為時兩年的新冠肺炎也即將邁入轉為地方性流行病毒階段。
兩年了,病毒他依然在我們身邊不曾消失,但日子還是必須繼續,人們還是必須往前走,
這兩年來,從一開始的不敢踏出家門,不敢摘口罩到後來可以接受堂食,再後來被病毒二次襲擊,
不能說我已經不害怕病毒,但已經正在接受與它共存的生活。

畢竟只要每天依然能感受到陽光的溫度,傾聽鳥兒的鳴叫,能及所見,能暢懷大笑,便是幸福。



|三月的風,四月的雨,帶來了五月的繁花似錦。 <3



-完-












2022 新年快樂!


去年是繼日本回來後的第一次跨年,當時我們把聖誕節和跨年一齊進行
4個人窩在當時還沒搬進去的新家,一齊看五月天的跨年演唱會,一邊喝酒看窗外很遠很遠的煙火。
今年碰上思敏從新加坡回來,於是我們都把2021年的最後一個星期留給彼此,安排了一場小旅行往北上再南下。
一路上沒有過多的行程,沒有打卡網美照,更多的是大家談著彼此的近況與未來的夢想,
去見了很久沒有見、很想念的人;去我們想見識的建築;去吃彼此家鄉的美食,
怎麼和你們就能如此傾心、自然。


2021年匆匆就過去了。
這一年裡大家對於疫情的存在,從不知所措漸漸地變成了習以為常。
而我,也從無法接受這新常態到慢慢嘗試學習與病毒共存。
並不是再也不擔心病毒的存在和威脅,而是要學習保護那個暴露在病毒中的自己。


2021年頭,
剛進入公司的我很努力去重新撿起快3年沒有碰過的建築設計軟件,非常感恩公司同事們都互相幫助,從來沒有公司紛爭 最多也只有打鬧鬥嘴;
當我好不容易開始覺得工作正在步入軌道,公司裡的大將們都選擇離開去尋找更好的未來,當時我依然遵守自己好好努力一年的約定選擇留下來奮鬥;

農曆新年前一個星期,一直很小心的我也染上了新冠病毒。
沒有任何的埋怨,只有非常非常感謝上天沒有因為我而讓身邊的人染上病毒。
於是這一年我度過了最難忘的農曆新年,一個人在家裡自我隔離10天,從年28到年初七,每天都有家人和朋友陪伴視訊;
很難忘卻也讓我很感恩,感恩有房子讓我不需要到隔離中心、感恩讓我看見大家對我的愛和關懷。

因為確診過,痊癒後的我一直覺得呼吸不順暢,甚至有呼吸到肺部感到疼痛的經歷,而且還到了需要吃哮喘藥物來改善的程度;
於是我去做了全身體檢,幸好報告出來一切正常,只是身體虛弱需要時間恢復。
居家辦公時只要有時間就會在家運動,目前身體狀況算是恢復到正常狀態了。


在兩個海底撈過了兩次26歲生日,到廟裡拜拜感謝神明,祈求病毒趕緊消失。
但2021後半年病毒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再次肆虐,導致公司被迫讓大家居家辦公。
居家辦公很好,對於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省去很多塞車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可以定時定候吃飯,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茅盾的是,想要繼續居家辦公就代表著病毒持續肆虐、想要病毒消失的話就必須回歸塞車上班的日常。
當然3個多月後,大部分人都接種了疫苗,政府也逐漸放寬條例,我們也就回歸原來的上班日常。

由於疫情關係,2021年也是我離家最久的一次,雖然都在馬來西亞卻整整10個月不能回家。
雖然相比在國外工作的朋友們,我這10個月不算什麼,但我也的確錯過了孩子們的成長,長輩們的老去。


2021十月回到公司上班,經歷了三個月的居家辦公,公司也刷新了一批員工。
自進入這公司以來,最感恩的就是能遇見志同道合的同事吧,真的可遇不可求。

大家打打鬧鬧地就過去了好幾個月,在11月的尾聲我也終於遞上了辭職信。
算得上是裸辭吧,就在我辭職的時候手上是沒有其他工作打算的。
因為公司制度需要兩個月的通知,心裡想著還有兩個月的時間準備。
目前狀況是希望能找一份自己興趣的正職,再搭配本身的建築專業作為副業。
2022年還是希望能夠保留一點任性的自己。


感情方面,我算是個情感豐富的人,但今年確實沒有很多的時間能花在感情上。
也許因為剛回到建築行列,太多東西需要學習和跟上,工作可以說是忙到快要連正常生活都快沒辦法過。
其實也挺慶幸工作帶來的忙碌,讓我可以在感情裡空下來,去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人和感情生活。
至於生活,還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和方式,也在嘗試在工作和生活上取得平衡。

2021年,待人處事方面還是有待改善,總是會一個念頭就直接疏遠甚至屏蔽某些人,
但 I don't mean it,我只是不想有不必要的感情發展讓彼此連朋友都無法繼續;
除了感情,朋友方面也經常藉著對方很信任我而不斷地去踩對方的底線;
經常在自我審視的時候都會告訴自己,要注意喔,但總是一陣子就忘了。







2022年的到來,對我來說是充滿期待的。
因為已經快要兩年沒有出去玩,也看到身邊越來越多朋友正走在夢想的路上。
2022年除了希望自己能夠穩重一點,也希望能保留那份想要出去浪的心。

新的一年裡,希望可以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實踐;
少一點害怕,多一點勇敢;
好好愛自己,然後好好愛別人;
學習捨去才能獲得,要懂得給予和學習感恩;
最後,希望我愛的人都能平安健康,病毒消失後,我們再一起奔赴山海。




2022年快樂 <3

-完-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Home

About me

✿ just my feelings and my life ✿

SUBSCRIBE & FOLLOW

POPULAR POSTS

  • 14天走北印度(行程+花費篇)
  • 日本打工順便度假
  • 每逢佳節

Blog Archive

  • ►  2024 (5)
    • ►  December (1)
    • ►  August (1)
    • ►  May (1)
    • ►  March (1)
    • ►  January (1)
  • ►  2023 (17)
    • ►  December (1)
    • ►  November (1)
    • ►  October (1)
    • ►  September (2)
    • ►  August (1)
    • ►  July (1)
    • ►  June (2)
    • ►  May (3)
    • ►  April (2)
    • ►  March (1)
    • ►  January (2)
  • ▼  2022 (5)
    • ▼  November (1)
      • Fearless
    • ►  October (1)
      • 這是你要的嗎
    • ►  August (1)
      • 我很好
    • ►  March (1)
      • 關關難過 關關過
    • ►  January (1)
      • 2021這一年
  • ►  2021 (9)
    • ►  November (1)
    • ►  August (1)
    • ►  June (2)
    • ►  April (2)
    • ►  February (1)
    • ►  January (2)
  • ►  2020 (12)
    • ►  December (1)
    • ►  November (2)
    • ►  September (1)
    • ►  August (1)
    • ►  July (1)
    • ►  May (1)
    • ►  April (1)
    • ►  March (1)
    • ►  February (1)
    • ►  January (2)
  • ►  2019 (14)
    • ►  November (1)
    • ►  August (1)
    • ►  July (2)
    • ►  June (3)
    • ►  May (2)
    • ►  March (1)
    • ►  February (1)
    • ►  January (3)
  • ►  2018 (15)
    • ►  December (2)
    • ►  November (2)
    • ►  October (3)
    • ►  September (1)
    • ►  July (2)
    • ►  June (1)
    • ►  May (1)
    • ►  April (2)
    • ►  February (1)
  • ►  2017 (29)
    • ►  December (1)
    • ►  November (1)
    • ►  October (1)
    • ►  September (4)
    • ►  August (4)
    • ►  July (4)
    • ►  June (2)
    • ►  May (3)
    • ►  April (4)
    • ►  March (2)
    • ►  February (1)
    • ►  January (2)
  • ►  2016 (11)
    • ►  December (1)
    • ►  November (2)
    • ►  October (1)
    • ►  September (1)
    • ►  August (1)
    • ►  June (1)
    • ►  April (1)
    • ►  January (3)
  • ►  2015 (18)
    • ►  November (1)
    • ►  October (2)
    • ►  August (1)
    • ►  June (1)
    • ►  May (1)
    • ►  April (4)
    • ►  March (3)
    • ►  February (1)
    • ►  January (4)
  • ►  2014 (20)
    • ►  December (4)
    • ►  November (2)
    • ►  October (2)
    • ►  September (2)
    • ►  August (4)
    • ►  July (2)
    • ►  June (3)
    • ►  May (1)
  • ►  2013 (16)
    • ►  December (2)
    • ►  November (1)
    • ►  August (1)
    • ►  July (1)
    • ►  May (1)
    • ►  April (3)
    • ►  March (1)
    • ►  February (3)
    • ►  January (3)
  • ►  2012 (46)
    • ►  December (7)
    • ►  November (3)
    • ►  October (5)
    • ►  September (4)
    • ►  August (3)
    • ►  July (2)
    • ►  June (5)
    • ►  May (3)
    • ►  April (3)
    • ►  March (4)
    • ►  February (3)
    • ►  January (4)
  • ►  2011 (41)
    • ►  December (2)
    • ►  November (4)
    • ►  October (6)
    • ►  September (6)
    • ►  August (7)
    • ►  July (3)
    • ►  June (5)
    • ►  May (3)
    • ►  February (3)
    • ►  January (2)
  • ►  2010 (25)
    • ►  December (5)
    • ►  November (4)
    • ►  October (3)
    • ►  August (3)
    • ►  July (3)
    • ►  June (4)
    • ►  April (1)
    • ►  March (2)
  • ►  2009 (1)
    • ►  April (1)

Designed by OddThemes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